中国新闻奖背后的故事①|凭何获中国新闻奖?数月追踪找到独家真相,让“青花椒”重回店招

导读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青花椒”报道组11月8日,正值第二十三个中国记者节,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第三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揭...

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青花椒”报道组

11月8日,正值第二十三个中国记者节,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第三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揭晓。中国新闻奖作为国内等级最高的新闻奖,今年首设舆论监督报道奖,华西都市报以《“店招用了‘青花椒’竟成被告”系列报道》斩获该奖项。

去年,从成都、广安……到上海、北京,持续多月的追踪报道,“青花椒”报道组通过走访调查、抵达上海核心当事方获得独家回应,并策动多方力量,将“青花椒”事件推向全国影响。经过不懈努力,“青花椒”店招被重新挂上,商家们给封面新闻送来锦旗,“青花椒”案也被写入最高法工作报告。

记者们拿起笔杆子,通过舆论监督报道,推动“良法善治”,维护了公平正义。今天,报道组再次用文字分享“青花椒”报道背后的故事和那些难以忘怀的“名场面”。

四川地区多家“青花椒”店被告

《调查》

微小商家是知识产权保护的弱势群体

记者 朱珠

四川多家有“青花椒”店招的餐馆被上海一家公司告了!2021年12月23日,获得这一消息后,我们报道组第一时间“兵分八路”开启走访调查,而我也遇到了采访生涯的第一次“滑铁卢”。

以为提前联系到了老板就能采访顺利,但当我抵达位于簇桥的这家“青花椒鱼”火锅店时,刚想举起手机拍点素材,就被突然出现的店主夫妇拦了下了,对我这个素未谋面的陌生人产生了敌意,“你在拍什么,是谁派你来的!”两个人的一顿猛烈言辞让我心生畏惧。在拿出证件说明自己来历后,他们才勉强相信。

为何会如此抗拒采访?老板夫妇表明原因,近期频繁接到法院和律师的电话,难辨真假,害怕维持生计的小餐馆要被迫关门于是非常糟心,对外界的打扰已经产生了抵抗。他们也始终不明白:“为什么会被告?青花椒鱼明明是四川的一道菜?”

从店家这里我也了解到,四川地区还有许多家“青花椒”店铺都“遭了”,但他们不知道如何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有的甚至已经赔了钱,于是还自发建了维权群。经过我们的第一轮报道,事件进一步得以发酵,也获得了更多部门的关注。

《抵达》

实地蹲点 找出“青花椒侵权案”独家真相

记者 朱宁 李庆

“青花椒维权案”调查期间,在了解到诉讼方是上海万翠堂餐饮管理公司(下简称“万翠堂”)后,23日晚上,我与同事就开始打点行装,第一时间去往上海万翠堂总部驻地。

采访直击当事方,吃闭门羹是意料之内的事情,到了事件核心地点,我们没有理由不探究出事情的真相。

上海万翠堂独家回复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

第一次吃闭门羹,那我们就第二次探访,第二次依旧失败,那我们就在公司门口蹲点,虽然探访结果都是“不知道”、“不了解”、“没听说”。我们相信,不管是记者自身的职业素养还是我们特有的“华西铁军”精神,都要求我在面对困难时,直面它、解决它,最终找出事情的真相。

或许是我们的蹲守让万翠堂方面看到了不直面回应“打发”不了我们,也或许是迫于舆论压力,让万翠堂明白必须给受害方一个交代,最终,万翠堂终于直面了我们,给出了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独家回复:“深感抱歉、全部撤诉”!

《关注》

知识产权维权援助“道阻且长”

记者 吴冰清

“潼关肉夹馍”“逍遥镇胡辣汤”商标诉讼维权案后,“青花椒”也遭遇了相同的命运。这样的事情看起来是“摊上”了,但也折射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方面“道阻且长”。

作为商家,他们并不知道可以通过什么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在此之前,他们所做的,就是被动的应诉。在记者介入后,我们向他们支了招:找四川省知识产权服务促进中心,那里可以寻求专业的援助。在帮助商家们准备申请援助的同时,作为跑口记者,我也第一时间对接了四川省知识产权服务促进中心。

打通“壁垒”后,一切变得顺利。四川省知识产权服务促进中心责成维权援助处和创新服务处会同四川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立即启动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应急预案,从备案的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专家库商标领域中选取成立专家组,对相关商标诉讼案件进行研究,及时提出专业的指导咨询意见。

一下有了“智囊团”,商家们维权也有了方向,而且专家组提供的都是公益的法律服务。虽然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是个漫长的过程,但当维权意识、相关法律知识一点点渗透到社会的更多角落,我想,知识产权“生态系统”才能更完备健康。这也是青花椒等事件“坏事变好”的意义所在。

“青花椒”案二审庭审现场

《见证》

我见证了“青”字重新挂上店招

记者 苟春

2022年1月22日,一个崭新的“青”字回到了杨女士家的招牌上。这天的杨女士,没有了初见时的糟心,也没有了开庭前的忧虑,有的只是自信笃定,她在镜头前定神说:“今天,我的‘青’字终于回来了。”

一个月前,我赶往温江区邹鱼匠青花椒鱼火锅(原名为“温江五阿婆青花椒鱼火锅店”)看到,原本店招上的“青”字已被拆除,店内装饰、菜单等的“青”字也已经被各种方式拆除或遮挡。店主杨女士和邹先生向我讲述了最近的遭遇。

店主杨女士说,因为店招有“青花椒”,一家公司以“侵害商标权纠纷”为案由将他们告上法庭。最初还以为是诈骗,直到确认后夫妻俩才慌了神。但他们认为“青花椒”本就是一味调料,自家店铺也没有想要去额外突出青花椒,所以在开庭时只是带着自己连续准备多日的笔记走上了法庭。

可一审判决不尽如人意,他们需要赔偿原告共计3万元,并在店招上停止使用“青花椒”标识的字样。杨女士不服判决,并上诉。经过媒体报道,该案二审得到广泛关注。二审改判后,杨女士很激动。庭审结束时,她告诉我,已经重新制作店招上“青”字了,等到制作完成并拿到判决书后,他们会挂上去。

“青花椒”的“青”字重回店招

《荣誉》

舆论监督报道汇聚的力量

记者 戴竺芯

2021年1月19日,“青花椒”案件的商户之一唐姐高高兴兴给我发来信息,说“青花椒”事件结束了,为了感谢帮助,商家们商量着要做锦旗送给我们。24日,唐姐就送来这面写着“仗义护真理,为民论是非”的锦旗,大家都很高兴,锦旗也说明了这次报道的实效,让我感受到舆论监督报道汇聚的力量!

被告商户向封面新闻赠送锦旗

唐姐是我一直跟进采访的当事人,最初我联系上她时,唐姐略有一些警惕,查看了我们的证件后,才开始慢慢袒露心扉。她很苦恼,自己做点小本生意,怎么就惹上了官司?

为了给商户们争取帮助,我们各口线的同事,也联系了各自的资源。四川花椒产业发展促进协会、四川省知识产权服务促进中心、律师们都纷纷支招。其中,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也很快关注到这起案件。伴随着二审判决尘埃落定,商户们的心终于放下。

如今,唐姐在另一个地段重新租了商铺,“青花椒鱼火锅”又开张了,看着她分享在朋友圈中店铺里热热闹闹的情景,我由衷地感到高兴。

《意义》

解读“典型案例”推动新时代法治进程

记者 粟裕

今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最高法院长周强向大会作最高法工作报告,广受关注的“青花椒维权案”写入报告之中。报告明确——不支持此类“碰瓷式”维权,让我和为案件报道付出努力的同事感到高兴。

策划《两会新观察》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回顾青花椒案报道,前方同事采访“青花椒维权案”后,我作为最高法的跑口记者想到这对于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在多次沟通和争取下,独家专访了最高法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冯晓青进行权威解读。为万翠堂与五阿婆火锅店纠纷二审改判提供了更多法律依据,也为最高法多次将该案作为典型案例奠定了基础。

4月,最高法举行新闻发布会,再点名“青花椒”案。最高法表示注重公平合理确定权利边界,提升对商标恶意抢注行为的打击力度。我想作为记者需要从个案传播和研讨案件的价值和意义,共同推动着中国法治的进程。“青花椒维权案”作为知识产权里典型案件,未来在商标的合理使用将影响深远。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