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小故事(李白的小故事)

导读 您好,肖大哥就为大家解答关于李白的小故事,李白的小故事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李白的故事  1: 李客没有...

您好,肖大哥就为大家解答关于李白的小故事,李白的小故事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李白的故事  1: 李客没有当过官,是个很有文化修养的大商人,对家里的子弟要求很严。

2、李白是李客第12个儿子,从小聪慧过人,学习又十分刻苦,李客非常疼爱他,而且精心培养他。

3、  李白5岁时,李客就指导他诵读汉代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的辞赋,并常对他说:“孩子,你要为我们李门争气,希望你将来也成为司马相如那样有成就的人。

4、”李白把父亲的殷切期望铭记在心,立志做一个超过司马相如的文学家。

5、  李白10岁那年,开始动笔学习辞赋,创作非常认真,字斟句酌,一丝不苟。

6、他想到少年时在眉州象耳山读书,有一次逃学回来,经过一条小溪,见一位老大娘在溪旁磨铁杵(舂米的工具)李白问老大娘磨它做什么,老大娘回答说:“磨成针。

7、”李白想,我学习辞赋,只要有这个精神,超过司马相如是不会有问题的。

8、  李白按照这个意愿,勤学基础练。

9、一天,他经过几次修改,把一篇辞赋写好了,便兴冲冲地送给父亲看。

10、他自认为写得不错,一定会得到父亲的夸奖。

11、不料,父亲读了以后,很不满意,对他说:“你这篇赋写得太差了,既无气势,又乏文采。

12、不过你也不要灰心,应当继续努力。

13、”  李白点了点头:“一定按照父亲的要求办。

14、”回到书房,他把那份文稿投到火炉中烧了。

15、然后重新构思,重新创作,连续拟作了三次,没有一次感到满意,只得都付之一炬,直到第四次,才写成比较满意的两篇,即《拟别赋》、《拟恨赋》。

16、《拟别赋》后来散失了,《拟恨赋》还保留着,收在宋人宋敏求所编的《李太白集》中。

17、  2: 历史故事·李白  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是唐代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大诗人。

18、李白的出生地说法不一。

19、有说他出生在中亚的碎叶城(在现在苏联境内,唐时属中国管辖),五岁时随全家迁居到绵州昌隆县青莲乡(在现在四川省)。

20、也有说他出生在四川。

21、李白热爱祖国,对大好河山感情很深。

22、他盼望为国出力,却遭到统治者的排斥。

23、但是,他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24、他的诗,想象丰富,感情奔放,语言清新,风格雄壮,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受到人们的喜爱。

25、他也被尊称为“诗仙”。

26、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有一个流传很广的传说,是讲李白小时候的事。

27、他曾经在昌隆县的象耳山中读书,有一天,读书遇到了难处时,屋外传来一阵欢笑声。

28、李白走到窗前一看,原来是小伙伴在做游戏。

29、他立刻丢下书,奔了出去。

30、  春天里,野花满山,蜂飞蝶舞。

31、李白一边采野花一边扑蝴蝶,来到一条小溪旁,看见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奶奶正在溪边的石头上磨一根铁棒。

32、他走上前去,好奇地问:“您磨这个做什么呀?”  老奶奶头也不抬地回答说:“做针呐。

33、”  “做针?这么粗的铁棒怎么能磨成针呢?”李白惊讶地问。

34、  “孩子,这铁棒虽然粗,可我今天磨明天磨,一直磨下去,总有一天能磨成针的。

35、”老奶奶说完,又埋头磨起来。

36、  李白摸了摸脑袋想,老奶奶说得对啊!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37、读书不也是这样吗?不下功夫,怎么能学到丰富的知识呢?于是,他立刻跑回家,读起书来。

38、  【离家远游】  二十五岁的时候,李白已经成为一个多才多艺的人。

39、他不仅能诗善文,而且会击剑骑马,还喜欢弹琴唱歌。

40、他决心为国家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就对父亲说:“孩儿打算离家到外面去长长见识。

41、”  “还是在家读读书,有机会找个事做吧,何必远离家乡外出呢?”父亲说。

42、  李白满怀豪情地说:“大丈夫活在世上,应该志在四方,胸怀天下。

43、待在家乡怕是没法施展我的才能。

44、出去以后,一来可以游历各地,结交名士;二来也可以寻找机会,辅助皇上。

45、”  父亲听了,乐呵呵地笑着说:“好,你既然有这样的抱负,那就出去闯闯吧!”  过了几天,李白告别父母,身佩宝剑,上路了。

46、乘船沿着长江东下,过三峡的时候,江水湍急,船行如箭,李白站立船头,望着两岸的青山,心中非常激动。

47、后来他写过好几首描写三峡风光的诗。

48、有一首是: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49、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50、  在漫游途中,李白还登上庐山,观望瀑布,写下了《望庐山瀑布》二首。

51、其中一首是: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52、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53、  在李白的诗里,祖国山河多么壮美呀!他的诗自然又流畅,毫不造作,不愧是大诗人的手笔。

54、  【天上谪仙人】  李白先后游历了长江中下游的一些地方,结识了不少知名人物,写下很多动人的诗篇。

55、三十岁的时候,他到了京城长安。

56、  长安是当时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十分繁华。

57、李白在长安拜访了一些大官和名人,希望通过他们的推荐,得到朝廷的重用。

58、但是他受到了冷遇,没有得到任用。

59、李白的才能无法施展,心里很苦闷。

60、  有一天,李白同一位朋友到紫极宫去游玩。

61、刚进门,迎面碰到一位白胡子老人。

62、朋友连忙给李白介绍说,这就是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贺知章,当今太子的老师。

63、  “后生李白,久闻大名,景仰得很!”李白兴奋地说。

64、  贺知章也听说过李白的诗名,现在见这位年轻人仪表不凡,也十分欢喜,忙把李白带到一座酒楼上,打算和他饮酒畅谈,可当掏钱买酒的时候,才发现身上一文钱也没带。

65、  于是,贺知章把衣带上的金龟解下来,交给侍者说:“就用它换酒吧。

66、”  “贺老,这是皇家按官级大小给的装饰品,怎么好去换酒呢?”李白劝阻说。

67、  贺知章爽朗地大笑起来,说:“这有何妨!老夫今天忘了带钱,没酒喝,哪能谈个痛快呢?”  李白一摸身上,也没带钱,只好听从。

68、酒过三杯。

69、贺知章问:“太白君,近来不知有何诗作,可以让我看看吗?”  李白从怀里掏出一卷诗稿,说:“这是我最近写的诗,请多指教。

70、”  贺知章打开诗稿,抑扬顿挫地念道:《蜀道难》。

71、他边念,边不住点头称好。

72、等到念完全篇,他激动地竖起大拇指,夸奖说:“这诗气魄雄伟,真能惊天动地了。

73、”  这时候,那位朋友对李白说:“把你的那一首《乌栖曲》也念给贺老听听吧。

74、”  “快念给我听听。

75、”贺知章忙催促说。

76、  李白站起身,从容地吟诵起来。

77、等到李白念完了全诗,贺知章老泪纵横地说:“这诗太凄惨了,鬼神听了也会哭啊!”  他仔细端详着李白,突然说道:“你莫不是天上下凡的谪仙人(意思是受到责罚降到人间来的仙人)吧,不然怎么能写出这么感人的诗呢?”  “谪仙人”是贺知章对李白的极高评价。

78、人们读了李白的诗篇以后,都感到这个称赞非常确切,不少人也就把李白称做“李谪仙”了。

79、  【有景道不得】  李白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就离开了长安,继续到各地漫游。

80、一天,他和几个朋友来到武昌郊外的黄鹤楼。

81、这座楼耸立在长江边的黄鹄矶上,结构精巧,气势雄伟,是有名的古迹。

82、传说过去有位仙人曾经骑黄鹤从这儿经过,因此这座楼就被人们称为“黄鹤楼”。

83、  李白他们登上黄鹤楼远眺,只见万里长江,滚滚东去;晴空下面,对岸的汉阳城历历在目;江中的鹦鹉洲,绿草如茵。

84、大家望着这江山胜景,都觉得心旷神怡。

85、  那时候,文人到名胜古迹游览,总喜欢在墙上题诗;如果这诗写得好,那地方就会更加出名。

86、于是,有人就请李白也写首诗留个纪念。

87、  李白面对无限风光,诗兴大发,毫不推辞地拿起毛笔,走到墙壁前面。

88、忽然,墙上有一首诗吸引了他: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89、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90、……  诗下面的署名是崔颢。

91、李白看完了这首诗,就放下了手中的笔。

92、  “咦,李谪仙平时作诗,总是一挥而就,今天是怎么了?”大家都奇怪地问。

93、  李白沉吟了一会儿,虽然也想到了不少好诗句,可总觉得没有崔颢的诗句好,于是对朋友们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94、”  这事一传开,大伙儿都称赞说:“想不到李谪仙还是那么谦虚呢!”  【起草《答蕃书》】  李白的名声越来越大,终于连皇上唐玄宗也知道了。

95、在他四十二岁那年,朝廷连下三道诏书,叫他到长安来。

96、李白到了长安,就在贺知章的陪同下,去朝见唐玄宗。

97、  唐玄宗叫李白坐在身边,问他诗文写作,又问他朝廷大事,李白都对答如流。

98、唐玄宗见李白学识渊博,连声称赞。

99、忽然,一直在旁边的宦官高力士开了腔:  “陛下,李太白的确才学超群。

100、前日吐蕃(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使者送来的国书,不如就请他辨认一下吧。

101、”  贺知章听了,暗暗替李白捏了一把汗,心想,这吐蕃国书上的文字像鸟走虫爬,朝廷上下没人认得。

102、为了这件事,唐玄宗一直生气。

103、高力士这不是明明想刁难李白吗?  唐玄宗马上问李白懂不懂吐蕃文,李白不慌不忙地回答说:  “臣在西域的时候,父亲经商,同西域商人有些来往,因此懂得一点。

104、”  唐玄宗听了,脸上露出笑容,立刻叫高力士拿来吐蕃国书。

105、李白接过来,很快看了一遍,接着就用汉语流利地翻译出来。

106、原来,吐蕃要唐朝割让大片土地给它,不然就要派兵来攻打。

107、  唐玄宗听完,板起了面孔。

108、文武大臣议论纷纷,一时都没了主意。

109、唐玄宗就问李白怎么办才好。

110、李白很自信地说:  “臣愿起草《答蕃书》,明天召吐蕃使者前来,臣当面答复,定可平息此事。

111、”  “那你就马上起草吧!”唐玄宗说。

112、  李白拿起笔,想了一下就写起来。

113、不多会儿就把《答蕃书》送到唐玄宗面前。

114、唐玄宗看完以后,很满意。

115、李白又用吐蕃文写了一份。

116、大家见李白这样博学多才,都很佩服。

117、  第二天,唐玄宗召见了吐蕃使者。

118、李白先用汉语后用吐蕃语把《答蕃书》宣读了一遍。

119、吐蕃使者连忙答应把《答蕃书》带给吐蕃首领。

120、后来,吐蕃也没有来找麻烦。

121、  【蔑视权贵】  唐玄宗叫李白当了翰林供奉,是个没什么实权的官。

122、所以,李白辅助皇上治理国家的理想仍然不能实现。

123、  当时,朝廷大权把持在宰相李林甫和宦官高力士等人手里。

124、一些想升官发财的人,都变着法儿巴结他们。

125、李白却打心眼里蔑视他们。

126、  这天,李白心中烦闷,来到酒楼喝酒,喝得七八分醉了,忽然,宫中的梨园长(歌舞班子的负责人)李龟年跑进来说:  “李学士,皇上召你立刻进宫!”  原来,唐玄宗同杨贵妃在宫中的沉香亭里观赏牡丹花,叫李龟年率领一群梨园子弟唱歌助兴。

127、他们唱的是老词,唐玄宗听腻了,想起李白会作诗,就派人来叫他去写新歌词。

128、李白听了,满不在乎地说:  “几首歌词算什么!来,喝几杯再去!”  “不行不行!皇上和贵妃娘娘已经等候半天了!”李龟年急得满脸通红。

129、  “皇上?我……我李白可是酒中仙人呐,我……我酒还没喝够哩!哈哈哈……”李白大笑着说。

130、  李龟年看李白醉了,不由分说,命令同来的人架起李白就往外走。

131、来到沉香亭,李白酒还没醒。

132、唐玄宗见了李白这个样子,倒也没怪罪他,让人给李白喝了醒酒汤,扶他躺在了床上。

133、  据说这时候,李白已经清醒了。

134、他见高力士正在身边,想起他平时作威作福的样子,有意要杀杀他的威风。

135、  “脱靴!”李白装作醉醺醺的神态,突然把脚朝高力士一伸。

136、  高力士一听,差点气歪了鼻子,正要发火,看见皇帝朝自己连连递眼色,只得忍气吞声地替李白脱下了靴子。

137、  过了一会儿,李白爬起身来,向唐玄宗行礼请罪。

138、唐玄宗没有生气,只是叫李白马上写出三章《清平调》的新歌词来。

139、  李白想了一会儿,很快就写好了。

140、李龟年谱上曲,演唱起来。

141、唐玄宗亲自在一旁吹笛子伴奏。

142、杨贵妃陶醉在悠扬动听的乐曲声中,高兴得眉飞色舞。

143、从此,唐玄宗就更加器重李白了。

144、  可是,一帮权贵却恨死了李白。

145、他们造谣诽谤,故意中伤李白。

146、高力士还挑唆杨贵妃在唐玄宗跟前说李白的坏话。

147、唐玄宗听信了他们的话,渐渐疏远了李白。

148、  李白目睹朝廷如此腐败,也不愿在这儿再待下去,就上了一份奏章,请求辞去翰林供奉的职务。

149、唐玄宗立刻批准了。

150、李白身穿锦袍,骑着五花马,一会儿高声歌唱,一会儿纵情大笑,出了长安城门。

151、  后来,李白在很多诗里都写了他宁愿过穷困生活,也不愿去巴结权贵的志气。

152、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报国未成】  公元755年,唐朝发生了安史之乱。

153、叛军占领了洛阳以后,又西进长安。

154、唐军抵挡不住叛军,唐玄宗只好逃出了京城。

155、  叛军一路烧杀抢掠,害得百姓四处逃难。

156、李白也避难到了南方。

157、逃难途中,他见到处都是荒凉凄惨的景象,心中十分难过,挥笔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

158、  誓欲斩鲸鲵,澄清洛阳水。

159、  在诗里,李白表示自己为国平叛的愿望。

160、不久,永王李l*n奉唐玄宗的命令,率领军队东下,保卫长江。

161、经过浔阳(在现在江西省)的时候,听说大诗人李白正在庐山,特地三次派人请他出山。

162、李白来到了李l*n军中,做了一名谋士。

163、他看到将士们个个斗志昂扬,深受鼓舞。

164、在一次宴会上,李白激动地对众人说:  “四十年来,我一直没有机会报效国家,如今是我实现平生抱负的时候了。

165、我要手执宝剑,亲斩叛贼。

166、”  谁知道没过多久,李l*n的哥哥李亨做了皇帝,就是唐肃宗。

167、他传令,要李l*n带兵回蜀地去。

168、李l*n不肯听从,兄弟俩闹翻了,唐肃宗就调军队来攻打。

169、  李白见平叛变成了兄弟相争,急忙离开了永王的军队。

170、紧接着,李l*n战败而死。

171、所有在永王军中做过事的人,都被以谋反的罪名抓起来。

172、李白也被关进了监狱,后来又被定成死罪。

173、他本来一心报国,不想被卷进残酷的权力之争,只好自认倒霉。

174、  大将郭子仪(他的故事,请看本全书第13集)听说了这件事,赶快求见唐肃宗说:  “臣请求赦免李白。

175、他确实无心谋反,实在是受了欺骗。

176、”  郭子仪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功臣,眼下正是唐肃宗用得着的人。

177、听郭子仪这样说,唐肃宗心中虽然不乐意,可也没反对。

178、  “李白才华出众,留下来对国家有用。

179、”郭子仪继续说。

180、  唐肃宗这才开口道:  “既然老帅这样求情,可免他一死,就改判流放夜郎(在现在贵州省)吧!”  这样,已经五十多岁的李白,又开始了流放的生活。

181、一路上,他心情悲伤,很少写诗。

182、还没到达夜郎,又传来皇帝大赦的消息,李白可以不去夜郎了。

183、他虽然获得了自由,可是须发已经变白了。

184、  【投宿五松山下】  到了晚年,李白的生活更加穷困潦倒,不得不靠朋友帮助度日。

185、这样,他同劳动人民有了较多的接触,对他们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写下了一些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诗篇。

186、  有一天傍晚,李白赶路来到五松山(在现在安徽省)下,又累又饿,再也走不动了。

187、他想找个地方住下来,问了几个大户人家,都不肯收留。

188、  李白无可奈何地往前走去,在一座茅屋前面,他看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妇人正在洗野菜,就问道:  “大嫂,能在您家借住一夜吗?”  老妇人见李白是个穷苦的读书人,又看天已经快黑了,就点了点头。

189、  茅屋不大,只有两个房间。

190、老妇人腾出一间,铺好床,又给李白打来洗脸水,就忙着做饭去了。

191、  过了一会儿,老妇人端来一盘饭,说:  “先生,山里人家本来就苦,今年大旱,又颗粒无收,东家还来催租。

192、实在没什么好东西招待,就请尝尝这菰(一种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米饭,压压饥吧!”  李白刚才看见老妇人在洗野菜,知道这就是她家最好的吃食了。

193、他心里非常感动,接过盘子,再三道谢。

194、  夜深了,李白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

195、他看到农家劳苦的生活,受到他们热情真诚的接待,回想起官场的勾心斗角,人情淡薄,不由得感慨万分。

196、  后来,李白写了《宿五松山下荀媪(年老的妇女)家》这首诗。

197、他在诗中记述了这次借宿的情况,并且倾注了对这位老妇人的一片感激之情。

198、  在安徽泾县有一个桃花潭,风景优美。

199、李白在那儿游览的时候,结识了当地的一个农民,叫汪伦。

200、汪伦性格豪爽,热情好客,他知道李白爱喝酒,就经常拿自己酿造的美酒来招待李白。

201、李白在那里停留了不少日子。

202、两个人一起喝酒,促膝长谈,很合得来。

203、  这天,李白坐船要走了。

204、刚要开船,忽然岸上传来一阵脚踏拍子唱歌的声音。

205、李白抬头一看,原来是汪伦赶来送行。

206、李白被汪伦的一片真情感动了,当即吟了一首别具一格的送别诗《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207、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08、  【千秋万岁名】  因为长期的飘流生活和过量饮酒,李白成了体弱多病的老人,只好去投靠在当涂(在现在安徽省)的亲友李阳冰。

209、  秋天的一个早晨,李白起床以后,无意中瞧了镜子一眼,不禁大吃一惊,拿起镜子细照,只见镜中人非常憔悴衰老。

210、  “唉!”李白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有些悲伤地吟起诗来:  自笑镜中人,白发如霜草。

211、  扣心空叹息,问影何枯槁?  九月九日重阳节,是个登高的节日。

212、李白带病登上高坡,采来菊花饮酒。

213、第二天,他又去采摘菊花,准备饮酒。

214、只见菊花枝叶零落,不由见景生情,联想到自己一生所受的挫折和打击,又作了一首感伤的诗。

215、  李白终于病倒了,不能外出。

216、他让人扶他坐起来,拿过纸笔,用颤抖的手写下了《临终歌》三个字,又歇息了一会儿,才慢慢写起来。

217、  不久,一代大诗人李白辞别了人世。

218、  关于李白的死,民间流传着好几种说法。

219、有人说他是醉酒去捞江中月而死,有人说他是在月下乘鲸上了青天。

220、这些传说,表达了人民对李白的热爱。

221、李白的诗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22、他赢得了“千秋万岁名”.。

本文就讲到这里,希望大家会喜欢。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